周末在咖啡馆改稿时,邻桌两个姑娘的对话飘进耳朵:“我用第一人称写总像流水账,换成第三人称又觉得假模假式的...”这话让我想起自己刚开始写作时,在草稿纸上反复划掉的“我”和“她”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两个人称的「使用说明书」。
一、先弄明白游戏规则
在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》里,第一人称就像举着自拍杆直播,所有情节都框在“我”的视野里。第三人称则是装在天花板的摄像头,能拍到屋里每个角落的动静。举个实在的例子:
- “我推开老屋木门”:你只能看见门后的景象
- “她推开老屋木门”:镜头还能拍到房梁上受惊的麻雀
1.1 真实感实验室
上次帮朋友改旅行游记,她把“我”全换成“她”之后,文字突然有了种杂志专栏的精致感。但当我们把其中某段改成:“登山杖戳进积雪时,虎口震得发麻”,那种亲身经历的冲击力又回来了。
维度 | 第一人称 | 第三人称 |
视角范围 | 单镜头跟拍 | 多机位监控 |
情感浓度 | 刚冲好的热美式 | 温在炉子上的奶茶 |
上帝视角 | 需要特殊处理(如书信体) | 自带权限 |
二、菜市场里的选择指南
上周在菜场听到卖菜大妈讲故事:“我那口子当年追我时,天天来摊位上买三斤土豆...”换成第三人称就成了:“王婶年轻时,总有个小伙子固定来买土豆”,顿时少了点独家八卦的鲜活劲儿。
2.1 什么时候该用“我”
- 写租房被骗经历,需要让读者摸到你的愤怒温度
- 记录陪床照顾母亲的夜晚,台灯在病历本上投下的阴影
- 测评新开的川菜馆,辣得太阳穴突突跳的真实反馈
2.2 什么时候选“她”
- 写家族迁徙史,得在爷爷的渔船和姑姑的纺织厂之间切换
- 职场观察手记,需要同时呈现老板的焦虑和新人的莽撞
- 创作悬疑小说,要让凶手和侦探的动线并行
三、混搭实验现场
见过最妙的人称混搭,是在某篇获奖的非虚构里:主线用“我”追忆外婆,遇到记忆模糊处就切到“她年轻时的某个午后”,像不断切换焦距的镜头。这种玩法需要点技术,新手建议先看严歌苓的《扶桑》找感觉。
去年尝试用双人称写童年往事,“我”负责现在的反思,“她”承载过去的懵懂。写着写着发现,当“我”在阳台晾衣服时,“她”正在楼下空地上跳房子,两个时空在洗衣液的味道里突然有了交集。
四、避坑指南备忘录
- 别让“我”变成摄像头:“我注意到窗外云朵缓缓移动”,除非你打算写禅修日记
- 警惕“她”的过度包装:“她撩起被泪水沾湿的长发(实际当事人是短发)”
- 人称切换要打信号灯:某段子手切换人称不预告,读者以为主角精分了
最后分享个小窍门:写完初稿后,用文档朗读功能听一遍。当机械音念到“我轻轻按住颤抖的右手”,要是自己都起鸡皮疙瘩,这人称就算用对了。说到底,讲故事就像端出一锅汤,是用白瓷碗还是粗陶罐,得看熬的是什么料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攻城掠地门镔铁回馈全面分析:游戏内各种资源的获取与运用
2025-07-20 08:25:50车辆调校与骑行技巧全攻略
2025-07-15 09:16:06赛尔号王之任务全攻略:详细步骤与技巧解析
2025-07-11 12:07:55《热血江湖手游》A区经济管理技巧: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
2025-07-24 09:18:42《大鱼吃小鱼》攻略:技巧升级稳进排行榜
2025-07-20 12:45:31